成都师范学院“三个融合” 推进高质量教师教育

2019-10-24 16:2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创建于1955年的成都师范学院(原四川省教育行政学校)有着64年教师教育办学历程,学校由师而立,因师而兴,依师而强,以师为荣,力求“让学生在成都师范学院这段生活成为人生有价值的旅程”。

近年来,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深入,学校结合师范院校定位,聚焦新时代教师教育,推进师德养成与人才培养过程有机融合、推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融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以“三个融合”为抓手,着力破解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突出问题,在推进高质量教师教育形成一定成效。

师德养成与人才培养过程有机融合

“师德养成”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

据了解,成都师范学院构建了一套“立德―融通―践行―内化”的师德养成体系,将“师德养成”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

构建“设置五个模块,建设五个载体,凸显五种功能”的师德养成教育新模式。将师德养成教育优化整合为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实践践行、环境文化和过程评价五个教育模块:课堂教学作为教导载体实现渗透功能;主题活动作为参与载体实现强化功能;实践教学作为践行载体实现体验功能;环境建设作为文化载体实现熏陶功能;过程评价作为测评载体实现检验功能。

围绕师范生人才培养目标,将师德明晰为可考核的教育教学目标。包括分模块的横向单元目标,分年度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纵向阶段性目标。

结合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依托四川中小学教师师德研究中心和四川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深化师德培养的科学研究,用最新研究成果持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

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有机融合

学校教师既承担师范生培养又参与职后教师培训

成都师范学院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课程资源、职后培训基地、职后培训研究有机融合: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专业标准》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课程建设中;职后培训的经验优化职前的培养方案,职后培训的优势和资源充分应用于职前培养,实现职后需求指导职前培养,推进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推进校地合作,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与职后培训基地共建、共享。学校还与基础教育学校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反哺师范生人才培养。

此外,成都师范学院还将职前师资与职后师资有机融合,学校教师既承担师范生培养又参与职后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交流和派遣教师深入中小学一线,掌握中小学实际需求。建立专业发展培训研究专家库、首席专家工作坊、名师工作室,依托国培省培项目遴选一线名优教师,作为师范生培养兼职教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

“理念―路径―实践―服务”四个方位一体化

成都师范学院通过“理念―路径―实践―服务”四个方位一体化有机融合,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

据介绍,成都师范学院充分落实“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计划,以协同创新突破瓶颈、以应用驱动加强建设、以深度融合变革教学、以提升能力优化服务,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建立政府支持、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UGSE(高校―政府―中小学―信息技术企业)协同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教学示范区建设、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形成各方协同的强大合力;以提升师生信息技术能力为目标,建立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学业评价、中小学应用、校企合作相互融合的“六融合”体系,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

此外,学校还以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四川智慧教育联盟为载体,积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