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构建“大安全、大应急”体系 新部门新机制优势凸显

2019-10-23 16:0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今年是泸州市应急局改革元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保持近三年逐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得到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以来,生产安全事故较往年同期继续分别下降25.2%、25.4%。有力应对连续强降雨造成的山体滑坡、洪涝灾害和宜宾“6.17”长宁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提前转移涉险群众约4000余人,确保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三级联动 打通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

10月17日,记者在泸县应急联动中心看到这样一幕:

泸州市泸县牛滩镇一处林地突然着火,目击者拨打119后,泸县应急联动指挥中心随即调度到牛滩镇值班室,并同步向市应急局指挥中心报告,三方立即进行视频连线,实时观测受灾点现场情况,并进行会商研究、调度、指挥。15分钟后,在摩托车应急救援小分队和消防员的联合行动下,现场火情得到控制。

这是一场突发森林火灾“三级联动”救援演习场景。在一个屏幕上,可以看到救援现场的实时画面,同时有市、县、乡镇三级的联合远程指挥部署。

连接指挥的是县级层面──泸县融“应急联动指挥、警务联合作战、社会联勤治理”为一体的三联中心。这个指挥中心含“接报警大厅”、“合成研判大厅”、“决策指挥大厅”的三大实体功能区,部署了应急、公安等部门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汇集了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

在市级层面,泸州市还建立“安委会+应急委+减灾委”的“三委会”工作机制,在紧急情况下预防力量就地转化为救援力量,实现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预防、减灾、救援有机结合,形成“行为规范、运转高效、联动有力”的应急处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组建队伍 锻造“1+N”应急救援力量

“一专多能、一队多职”的“1+N”综合性地方应急救援队伍在泸县的创新性探索试点,正在显现出满足“大安全、大应急、全灾种”应急需要的优势,并将成为泸州市今后一段时期,全力推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标配”和“样板,全市统一部署、全域整体推进。

同时,着力“抓早抓小抓了”,将灾情险情防控在萌芽状态,泸州还不限于市县,在乡镇上也建立起了专兼职应急救援小分队。

记者在泸县牛滩镇了解到,该镇结合乡村易发多发事故和自然灾害规律特点,不仅专门成立了由30名机关干部组成的镇级应急队伍,还组建了一支30人的摩托车应急救援小分队,成员均由常年在镇里会骑摩托车的青年组成。

该支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如遇需要处置的应急事件由队长在群内集结风格区域内队员,附近队员最快5分钟就可到达事发地点,这支应急小分队成为该镇处置应急事件不可或缺的常备力量。

加强监管“清单制”让安全检查标准化

“以前总是基层员工在操作上的习惯性违章纠不住。”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先富过去很伤脑筋,但是,在清单制实施后,公司明确了具体的岗位职责清单,根据岗位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清二楚。员工照单履职,现在大家都绷紧了弦,不敢再犯。

不仅企业内部“照单操作”,应急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也实行“清单化”。

“主要是以企业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为指引、以企业关键安全生产条件审查为重点,以政府监管人员专家化为关键、以工作清单制为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泸州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邹江勇介绍,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是泸州最大合成氨企业,应急部门针对合成氨生产企业防范重大事故监管技术规程制定“指导手册”,手册可以帮助监管人员更快抓住重点,让安全检查标准化、规范化。

安全生产清单制,是泸州在四川省率先实施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清单制分政府、部门、企业三个层次,从市委常委、党政领导到企业基层、一线员工,具体落实属地、领导、监管、企业、岗位责任,把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一个人身上。通过狠抓清单管理,截至目前,今年泸州市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5.2%、25.4%。

场景体验 寓教于乐开拓警示教育

16日下午,在江阳区安全体验中心,梓潼路学校的同学们体验了灭火器使用、模拟报警、打消防结、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援知识,不过最受同学们期待的还是智能烟雾逃生体验。

在现场,四五十个同学俯下身子、捂住口鼻,一个一个地依次进入充满烟雾的“火场”后,很快从另一端的安全防火门冲出来。“里面好呛啊。”“我感觉我快要窒息了。”先出来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时最后一名同学也冲了出来,“快点关门!”同学们又合力把安全门拉紧关上。

“在学校里给他们上一百堂安全知识课,可能也没有在这里体验一次的效果来得好。”江阳区应急局局长陈朝军很有感触:“在这里,他们一边玩、一边学,真正记得住。同学们不仅自己乐意学,有些同学还带着父母一起来学。”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宣传普及,泸州市大力开展安全体验中心和防灾减灾馆建设,通过智能技术运用,以更加生动灵活的方式,让群众体验到事故伤害瞬间的仿真模拟感受,自觉杜绝危险行为,学会防范自救,从而切实强化安全意识。

截至目前,泸州市安全体验中心(馆)已建成3个,分别位于龙马潭、江阳区和合江,另泸县有1个在建,纳溪、叙永也各拟建1个。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