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年来,作为国贫县的古蔺县与浙江省常山县探索建立“脱贫共抓、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协作模式,全力共建扶贫车间,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实现群众增收、车间增效、脱贫增速“三增”效果。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扶贫车间 43 个, 其中县级 4 个、镇级 16 个、村级 23 个;吸纳务工业 3277 人,其中贫困人口 1121 人。
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117 个、贫困人口 11.89 万人。
近年来,全县始终坚持“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理念, 强化顶层设计,确保扶贫车间“建设好”
明确标准“规范建”。制定县、镇、村三级扶贫车间标准化建设方案,细化“申请、选址、设计、建设、认定”五个程序,做到“规划、标准、规模、标识、奖补”五个统一,确保车间贫困人口达到用工总数 30%以上。
整合资源“集中建”。抢抓东部沿海地区“腾笼换鸟”机遇,建设县城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可容纳 100 家企业入驻、提供 2 万个就业岗位,主动承接发达地区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就业带动民富。
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等资金 2950 万元,依托“发展区”建设浙川扶贫协作产业园,引进广州高乐皮具公司入驻,创办县级扶贫车间, 吸纳务工就业 526 人,其中贫困人口 185 人。
示范引领“带动建”。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 950 万元,建设镇级示范扶贫车间 7 个,吸纳 145 名贫困人口就业。将标准化厂房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建设,同步实施搬迁安置与就业扶持,建成聚居点扶贫车间 25 个,吸纳搬迁贫困群众就业 681 人。
强化企业培育,确保扶贫车间“发展好”
搭建“平台”招商。出台东西部扶贫协作招商优惠政策,建立常山—古蔺共享招商平台,常态化联动开展招商活动;争取国开行支持,定期举办银企投资对接会。与浙江天子等 8 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引进广东悦全玩具等 13 家企业创办扶贫车间。
加强“蔺商”回引。
制定《县乡领导干部结对联系优秀农民工制度》和《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设立 1600 万元返乡创业基金,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平台,回引 29 名“蔺商”创办扶贫车间。
突出“利益”共享。建立“大园区+小车间”联动发展机制,依托县级扶贫车间品牌、市场、订单优势,带动镇村扶贫车间稳定发展、良性发展。
建立“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19 个村集体通过租赁厂房、入股分红获取稳定收益,并将部分收益按程序量化给特殊困难贫困户,受益户达 183 户, 确保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强化政策支持,确保扶贫车间“运行好”
建设资金支持。经认定为县级、镇级、村级的扶贫车间,县财政分别给予 20 万元、10 万元、5 万元一次性建设资金补助;具有突出带动效应的扶贫车间,优先安排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用于厂房建设、设备采购、物流补贴,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就业培训支持。用好省市就业扶贫“十五条措施”,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且签订 1 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每人 1000 元标准奖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10人以上的,按每人 5000 元标准奖补。设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就业扶持基金,贫困人口参加培训满 1 个月的,每人补贴 300 元;贫困人口稳定就业 3 个月以上的,每人补贴 1000 元。
金融贷款支持。经验收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可申请 15 万元创业担保贷款、20 万元创业分险贷款和 300 万元小微企业贷款。
充分发挥国开行帮扶资源优势,在国开行申请基础建设、生产运营、设备采购贷款的扶贫车间,由县财政予以 2 年贷款贴息。
强化稳岗就业,确保扶贫车间“成效好”
“多措并举”招员工。广泛开展“八倡导八革除”活动,全面推行农户积分管理,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就业。
强化扶贫车间优惠政策入户宣传,创新实施“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整合帮扶力量,每个扶贫车间配备 1 名联络员,定期了解企业用工情况,收集劳务资源信息,解决企业招工难题。
“因材施教”抓培训。依托东西部扶贫“万千百十”劳务协作工程,举办扶贫车间劳动技能培训班47 期,培训贫困人口 1989 人。
设置扶贫车间稳岗辅导员,聘请熟练技工对贫困人口实施“一对一”岗前培训。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形式,引导企业在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培训平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质量,扩大稳岗规模。
“量体裁衣”促就业。
引导扶贫车间企业关心 关注“难中之难、困中之困”,根据贫困群众文化程度、年龄结构、身体状况,为年龄偏大、反应较慢、行动 不便等不适宜从事一线生产的,量身设置技术含量低、工时灵活的工作岗位,避免出现“人岗不适”现象。目前,全县扶贫车间已吸纳特殊贫困人口就业 97 人。
下一步,古蔺县还将持续深化扶贫协作,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扶贫车间扩面提质,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实现如期脱贫摘帽目标。
朱茂 康宁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