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工作中,绵阳市公安局城南分局松垭派出所以党建为引领,以“六进六边”为支撑,强化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把派出所打造成党的政策坚定执行者,爱民宗旨的忠诚实践者,群众平安的坚强守护者。
治安防控从“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作战”
松垭派出所始终把防范宣传作为工作重点,在建立健全强化辖区社会巡防力量建设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防控为先,在“防”字上狠下功夫,整合所内自身和挖掘社会潜能,相互借力,积极抢占打赢治安防控攻坚战的前沿阵地。
“1+3警民联动巡防模式”效果显著
2015年以来,松垭派出所积极创新推行“1+3警民联动巡防模式”:即派出所巡防力量加政府专职巡逻队、企业保安队、社区义务巡防队共同守护辖区的治安。所内每日值班民警带领专职巡逻队每天不定点不定时在辖区开展巡逻,尤其加强夜间的不定时巡逻,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率。所内依托德政社区警务室建设了一支“红袖套”义务巡防队,义务巡防员佩戴“红袖套”,对本社区或就近地段进行巡查,发现纠纷则依靠人熟、地熟的优势进行化解。义务巡防队真正成为公安机关收集各类情报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治安动态打防网络依托科学的警情研判制度
所内出台了警情动态分析研判制度,综合使用各类信息系统分析辖区及周边警情,围绕“时、地、事”等治安要素明确重点关注区域。科学调配街面巡逻力量,布建起了结构合理、反应灵敏的社会面治安动态打防网络。每月派出所组织各类巡防力量召开情况通报会,将高发案地段、时段及主要作案方式向各类巡防力量进行通报,要求其在巡防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以防控为先的“1+3警民联动巡防模式”效果显著,辖区刑事案件发案呈直线式下降。2019年,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盗窃电瓶车和摩托车类案件发案17件,同比下降64.7%;网络诈骗案件6件,同比下降76.9%。
让矛盾纠纷在不同环节分解缓释,实现“枫桥经验”本土化
本着“矛盾不上交”的原则,所内全力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由于一些积存的社会矛盾问题根源深,影响激化的因素多,反复发酵的诱因多,成功处理要求基层民警具备强大的协调处理能力,成功化解极其困难。松垭派出所牢固树立“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让纠纷矛盾在不同环节分解缓释。结合前期“公调对接”工作的开展,所内配备专职调解员,与民警共同做好调解工作,真心对待群众,热心化解矛盾,耐心劝说群众,诚信服务群众,使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解决在当地。
此外,民警发现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群众对民警的解释存有疑虑的情况,民警选择现场电话联系专职律师,为群众答疑解难,这一举措为群众节约了更多的时间,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社区民警深入社区、深入单位、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结合基础信息采集等专项工作,全面排查收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纠纷、经济纠纷、劳资纠纷、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医患纠纷,全面排查群众身边的家庭婚姻矛盾、邻里纠纷,全面排查收集对社会不满、长期上访特别是扬言报复社会的人员,为及时有效做好化解、稳控工作奠定基础。对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积极开展调处化解工作,全力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今年以来,松垭派出所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7起,成功调解42起。
践行为民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打造“最强民力”
松垭派出所警务工作紧贴“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标,大胆创新,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真心为民服务的队伍。所内办公区域整齐洁净,民(辅)警工作精神饱满,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工作、学习紧张有序,严格依法行政,热情高效服务。所内严格落实窗口责任制,明确窗口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立即接办,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明确告知该事项的具体负责部门和联系方式,尽可能提供指导和协助,坚决摒弃“冷硬横推”作风。同时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推出预约办理、节假日错时办理,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等便民利民举措,让辖区群众得到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方便。
截止今年8月底,窗口工作人员办理身份证1114张,出生上户214人,死亡注销136人,迁入迁出户籍业务办理96份,其他各类咨询1500人次,无一例投诉,实现了零投诉的目标。
松垭派出所民(辅)警用心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当好辖区的“大管家”,用真心换取民心,用行动获得支持,真正将基层治安工作打造成一项民心工程,为辖区老百姓创造一个和谐、稳定、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助力园区的长久发展。
岳波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