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看似微小的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实则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治安稳定和城市形象。过去时间多用在出警上,现在着重于防控,治安好了,案件也少了。”连日来,当看到街道小区、田间地头见警率、管事率、处置率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更满意、更支持民警的工作后,三台县公安局芦溪派出所所长李波高兴地说。
小城卫士
芦溪镇地处三台县北部,素有绵阳战略后花园、三台副中心、北大门之称。随着经济加快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各类利益群体矛盾纠纷较为突出,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社会治安风险隐患剧增。今年以来,三台县公安局芦溪派出所坚持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突破口,多警互联互动打造“枫桥式派出所”,以“四零”为目标,创新“四联”工作法,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力地维护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党政联姻” 书记讲党课
“党政联姻”筑堡垒,民警辅警“零违纪”
芦溪派出所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短板,确定“党建引领警务、党建锤炼队伍、党建助推业务”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党支部维护平安一线作用和党员执行表率示范作用,切实做到“民警辅警零违纪”。一是落实芦溪镇党委书记驻点联系派出的工作模式。以镇党委书记驻点联系派出所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用“规范化强基、示范性带动、智慧型扬帆”3大工程以及“不断探索在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当中教育引导群众、不断提高城乡群众组织化程度”2大行动来夯实派出所党建工作。二是落实好派出所长、社区民警进同级班子。积极争取芦溪镇党委、政府支持,落实派出所长任芦溪镇党委委员、社区民警分别任芦溪总支、四平总支、永江总支、建新总支、芦溪场镇总支副书记,让派出所长和社区民警在社区治理中具有充分的话语权、考核权。三是最强战斗堡垒不断巩固。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引领,大兴学习之风,采用“书记领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等方式,切实做到党员民警党课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支部班子落实“一岗双责”,秉承阳光警务理念,在重大决策、重点事项研究中,采取召开恳谈会等方式,细致体察警情,深入倾听警声,主动听取党员建议,征求民警、辅警意见,积极营造出“民主、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将各项从优待警措施落实到位,提升民警的满意感、幸福感、归宿感、舒适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部门联调会商
“部门联调”解民忧,矛盾纠纷“零上交”
针对芦溪镇正处于镇乡向小城市转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城乡转变过程中的阵痛、发展与环境冲突、产业转型升级的矛盾、征地撤迁升级的矛盾、百姓邻里间的纠纷不断增多的独特性,芦溪派出所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把工作重点着眼在激发各部门、群众活力上,吸引各部门、群众广泛参与、群策群力,实现矛盾纠纷零上交。一是建立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会商机制。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联合芦溪镇各部门形成会商机制,严格落实“首处负责”制,坚持每月开展社会矛盾隐患排查,第一时间做好疏导化解和教育稳控工作,提前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前置工作,并及时与矛盾纠纷相关的部门会商,最大限度把不稳定苗头和事端化解在萌芽状态和事发之前,对涉众和重大领域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预防、早化解。2019年初,芦溪镇建新倦林村陈某富因身患艾滋病后自暴自弃,与邻居、村社干部、医院多次发生矛盾纠纷。倦林村、芦溪二医院严格落实“首处负责”制,第一时间介入化解,并及时与党委政府、派出所等部门会商后制定了一套专门的化解方案,经过10余次上门宣讲,切实解决其住房、医疗、饮用水、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让陈某富解除了心理阴影,解开心结。成功化解其矛盾纠纷,生活生产走入正轨,如今已经外出广东务工。二是建立“余热映初心”工作室。分别从县公安局和县司法局聘请1名退休老民警作为派出所公调对接的调解员,24小时随警情作战。两位退休民警充分发挥退休民警“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的敬业精神,利用“人熟、地熟、业务熟”的优势,全力做好辖区内人民群众邻里间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为公安事业继续发光发热。该室建立以来,成功化解了长期信访人员李某与刘某林的矛盾纠纷、周某明与周某辉三年积怨纠纷等案例为代表的矛盾纠纷43起。三是组建“警民和谐工作队”。积极探索“以民为本”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组建由各社区、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警风警纪监督员等组成的“警民和谐工作队”,及时介入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实现由单纯行政调解向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并重形式的转变。2019年1月以来,芦溪镇芦溪村二组张某为首的13户居民以“5.12地震”、“ 7.11洪灾”等自然灾害房屋受损为由,对正在开发建设的葫芦溪新城项目进行阻挠施工、阻车断道、到芦溪镇政府静坐等方式挑起矛盾纠纷,党委政府及村社干部多次调解均未成功。事件发生后,警民和谐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及时介入、主动作为,通过积极宣传政策、多方争取支持,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达到了群众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警民和谐工作队运行以来,共发现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5起,已成功化解21起,其他矛盾纠纷正在逐步解决中,未发生一起因履职不到位而引起上访和矛盾纠纷激化的情况。
矛盾纠纷调解
“社会联动”强基础,平安建设“零发案”
芦溪派出所不断加强探索研究,将“最强民力”作为“平安芦溪”的有力支撑,在注重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传统防范功能的同时,积极探索出了派出所主导、多元共治的社会联动工作新路径,以达到平安小区零发案的效果。一是建立“派出所+专业警种”模式。组建派出所与交警中队、城管中队、消防中队联动的巡逻队两支,一支负责芦溪镇场镇的巡逻,一支负责四平、永江、建新、芦溪办事处各村社进行不间断巡逻。两支队伍自成立以来,在全力做好巡逻守护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快速机动的特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先期处置各类案、事件55起,其中成功现场快速处置20起,移送处警民警处置35起,现场挡获嫌疑人2人。二是建立“派出所+企业”模式。动员辖区企事业单位、各小区的保卫力量向外延伸,由民警组织抽调辖区企事业单位、各小区的保卫力量共同组建芦溪“小城卫士”义警队6支,错时错位的对各企事业单位、各小区内部、周边进行巡逻守护,切实提升校园警务、企事业单位警务工作水平,确保各企事业单位、各小区内部及周边的平安稳定。“小城卫士”建立以来,由派出所统一指挥调度,实现双赢,并以芦溪丽景天下小区为重点区域,向各企事业单位、小区延伸,辖区内案、事件持续下降,其中丽景天下小区可防性案件已实现零发案。三是建立“派出所+群众”模式。社区民警与党委政府、各社区和村社治保会、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广大热心群众联动,组建治安联盟队伍共40支、400人,打造网格化巡逻常态,积极参与到治安防范、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工作中,有力的夯实了警民联动队伍的力量。警民联动模式建立以来,芦溪辖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1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了20%,辖区治安形势持续好转。
社区民警夜间巡逻
“网点联片”聚人心,服务群众“零距离”
芦溪派出所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服务群众、让人民满意作为目标,积极探索出网点联片的工作方法,切实做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一是建立“服务网点驻村居”制度。分别在各场镇、总支、各村委会建立警务室,由社区民警任警务室室长,社区书记、村书记任副室长。将户政、出入境、居住证、治安、交警五大类公安业务进行融合,并进驻社区、村。对于身患残疾、重病卧床、突发紧急状况的办事群众,依托驻村居的警务室工作人员将“送服务上家门”日常化,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以来,共为困难群众上门提供服务600余件次,特事特办180余件次,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和广泛好评。2019年6月,社区民警在建新四河村警务室工作时了解到一名叫吴雪如的女子因为离婚导致20多年没有户口的情况,主动作为,通过翻遍户籍老档案,多次下村走访和积极联系河北警方核查户籍等方式,最终为其补录了户口。二是建立“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建立38名由各村治保主任组成的警务助理工作人员,配合社区民警入户走访,深入群众之中去了解民意、启发民智、调动民力,收集整理时下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尽一切努力为民服务,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警务助理配合社区民警共同建立、维护特色微信群和“芦溪枫警”微博号,以此作为对外宣传、邀请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平安建设的平台。目前,辖区共有群众11012人加入微信群、关注微博,共发布“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安全防范等信息50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条,提供破案信息6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人。三是建立“小城警务理事会”制度。将芦溪派出所的警务工作融入社区(村)工作之中,积极探索构建“小城警务理事会”制度,依托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组成由社区民警、社区(村)干部、人大代表、警风警纪监督员、企事业单位和场所行业代表、居民群众等组成的小城警务理事会,定期组织召开一次警务理事会,通报辖区内的治安状况,征求收集对派出所工作的意见,会商解决阶段性突出治安问题,共同商讨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对策。今年以来共召开警务理事会8次,征求收集工作意见20条,会商解决阶段性突然治安问题5件,商讨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对策6条。
小城义警队
三台县公安局芦溪派出所现有民警10人、辅警10人,按一警多能模式运行,2012年被四川省公安厅授予二级公安派出所,荣立集体三等功,近年来多次受到市、县表彰。铸造忠诚警魂,担当时代使命。芦溪派出所在继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征途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大力提升辖区党委政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助推绵阳战略后花园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