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联文学艺术专家学者为会东文旅融合发展“问诊把脉”

2019-06-20 16:2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这次座谈是会东贯彻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的一次重要研讨会、学习会,是文旅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的惠民新发展、新经营、新形象,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文旅融合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程……”6月16日下午,在“诗画会东”2019年至2021年文艺创作规划座谈会上,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一席话,让在场的文学艺术专家们频频点头。

会东地处攀西大裂谷,地质结构独特,自然风光秀丽,既有金沙江、鲁南山、老君滩、老君峰等众多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彝族奥索布迪、傈僳族蹢脚舞、会东万人清明宴等一大批独特的人文景观;153公里金沙江蜿蜒而过,境内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2℃,森林覆盖率达45.5%,被誉为“天然氧吧”,目前已建成森林康养小镇2个,拥有世界顶级食材“黑松露”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黑山羊”。

全县有汉、彝、傈僳等31个民族,从先秦文明到红军长征,从封建与奴隶社会并存到社会主义社会,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文明,悠久的巴蜀文化与朱提文明在这里交融,形成了“川滇融会、博纳西东”的独特地域文化特征,保留有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阔时节” 等民俗,民族民间文化具有蜀风滇韵相融合的鲜明特色。

独具特色的民族风貌,川滇交融的民俗文化……会东兼具的独特地理、人文、民俗特色,如何在文旅融合浪潮中脱颖而出,未来又该如何规划?

省文联副主席、省评协主席李明泉建议,会东应该遵循文化资源配置多种可能性规律,聚集城市主题,挖掘文化内涵,围绕诗情画意,从视觉、听觉、感觉、味觉、嗅觉、知觉等方面融入细节,让城市气质可视、可观、可触摸;以乡村旅游为支撑点,落实到城市社区、小巷建设,突出居民自身感受,建设主题社区。

中国曲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张旭东建议,要把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盘活文化内涵,融合文化业态,打造城市归属感;要把打造“说唱会东”,与“诗画会东”相结合,寓教于乐,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引导群众,传播优秀文化;要把城市色彩转变为彩色城市,利用新闻群体力量,创新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等传播平台,打造“网红”打卡地,传播会东特色文化。

中国书协理事、省书协主席、一级美术师代跃建议,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是品格。要打造城市特色,为城市注“魂”,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让艺术传承更加自信;要做实文化脱贫,邀请优秀文艺作家到会东开展交流座谈培训,提升会东书法爱好者文艺水平;要让文艺作品走进课堂和基层组织,提升群众的文化品味,陶冶群众文艺情操。

如何实现文旅融合发展?郑晓幸建议,要依托县城“43341”现代城市建设规划,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把会东打造成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城市;要创作具有特色的县歌,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形成自己的文化logo、文化IP,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诗画”成为会东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引擎,让会东人民群众收获幸福感,夯实获得感。

如何实现文旅融合新发展,会东县将全面开展“诗画会东”文艺创作规划,用三年时间(2019-2021)联合开展文艺创作工程,突出文化核心、旅游载体,再造会东发展“新名片”。

李桂林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