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神臂城:载歌载舞欢庆大端阳

2019-06-17 22:3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农历五月十五,是合江特有的“大端阳”节。6月17日(农历5月15)上午,来自周边区县以及神臂城镇(原焦滩乡)的数千市民,齐聚在合江县神臂城镇老泸州遗址城墙下,一起欢庆焦滩大端阳暨神臂城镇文化艺术节。 

伴随着一曲悠扬的《五月十五大端阳》,活动序幕在开场节目《焦滩大河闹》表演中正式拉开。随后,合江傩舞、民俗杂技板凳龙、高腔山歌、牛牛灯、白鹿莲枪、石工号子等精彩民俗节目一个接一个,让前来观看的市民们流连忘返。

作为焦滩大端阳的重要节目,河闹是重头戏。据泸州历史文化研究人员陈鑫明介绍,焦滩的“吼河闹”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感悟产生的民歌调式,激扬婉转,铿锵有力,一人领腔,众人附和,分齐唱、领唱、对唱、帮腔多种,一呼百应,震天动地,声势浩大,目的就是为了抒发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在下午举行的互动活动中,数千市民共同参与了扭扁担、掰手腕、行酒令、踢毽子、套鸭子、夹珠子、蒙眼敲锣、知识竞赛等民俗节目。

“焦滩乡大端阳节为民俗表演切磋、交流提供了一个舞台。”《石工号子》、《高腔山歌》的表演者之一陈国桥认为,五月十五大端阳节在很多地方都消失了,但在神臂城镇被延续了下来,希望借此节日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据合江县神臂城镇党委书记熊德明介绍,焦滩乡大端阳节源于民间自发组织的祈福、感恩大自然祭祀活动,通过逐渐演变,现在已成为焦滩乡一年一度的农民艺术节。焦滩大端阳节已经列入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熊德明告诉记者,神臂城镇正努力把“焦滩大端阳”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川南地区农民艺术交流盛会,打造合江特色的民俗文化品牌。

据悉,该活动也是泸州市“端午·送安康颂幸福”十大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之一。此次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旨在贯彻落实“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相关链接>>

神臂城镇大端阳节始于宋元,发展于明初。正式确立于1937年农历五月十五,区别于传统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已列入四川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到农历五月十四日晚,四面八方的群众聚集在临江场上,农历五月十五日上午演出分头开始,“吼河闹”主要在临江场街上、河边、竹林里演唱,龙灯、班打狮子、猴子爬杆、跳花船、秧歌的队伍在临江场上表演,观看表演的群众络绎不绝。一天的演出结束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歌师和民间艺人们还要在一起进行技艺和各方面的交流,直到十六日才余兴未尽的散去。

四川发布记者 程海英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