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走进喜德篇

2019-04-17 11:1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获悉,第四届全国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将于4月18日至19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

4月16日,记者随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一行走进“彝族母语之乡”喜德,感受喜德县的变迁。

喜德·彝族老家地处四川省彝族聚居区腹地,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全县幅员面积2206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170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90.5%、农业人口占91.1%,是一个地处山区、以农业为主、彝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喜德县地处大凉山脱贫攻坚核心区向安宁河流域富庶平原地区的过度地带,发展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

走进喜德,感受创新

喜德县冕山镇伍合村,全村2000余人,纯彝族人口。村主任罗瓦尔,系本地较成功的企业家,经营有几个小水电站,资产近亿元。为体现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担当,让全村老百姓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罗瓦尔于2016年开始,垫资近千万,对全村土地进行整改和治理,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并种上油橄榄。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老百姓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挂果前期,公司按800元/亩垫资作土地出让租金收入补给群众;合作社组织年富力强的富余劳动力赴沿海城市务工,年老体衰的劳动力参与油橄榄基地耕作。

邡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什邡市扶贫协作喜德县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和喜德县誉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规划建设,属于什邡协作喜德产业发展“一农一林一畜”的农业产业帮扶项目。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300亩,主要由大棚示范区和露地实验区两部分组成。指挥部从园区的道路渠系规划、土壤水质检测、农资配送渠道、农产品种植等方面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2016年已经完成区和露地实验区两部分组成。指挥部从园区的道路渠系规划、土壤水质检测、农资配送渠道、农产品种植等方面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2016年已经完成100亩大棚建设,当前主要品种有树椒、红椒、番茄等。

同时,正在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喜德县光明镇党委、政府的组织配合下,产业园已经与90户农户初步签订协议。其中32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既可以获得每年每亩1000元的保底收入,还可以获得每亩土地年产值10%的分红收入;其余58户贫困户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可以获得每年每亩1650元的租金收入。

另外,产业园还提供用工岗位,优先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务工问题,每个劳动力每天在园区内打工可以获得70—100的工资收入。当前,前线指挥部正在进行9个辣椒新品种比对试验,增派1名农业技术人员,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试验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提供支持。试验成功,将向全县推广,发展订单农业,助农增收脱贫。对试验,增派1名农业技术人员,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试验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提供支持。试验成功,将向全县推广,发展订单农业,助农增收脱贫。

走进喜德,感受变迁

喜德县袁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目前投资三千多万元。现有一百亩的白猪、黑猪、野猪养殖基地、加工、餐饮、办公、电子商务等场所。公司主营生猪饲养、野猪、黑猪生态放养加工销售和土特产的加工销售、电子商务。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养殖+加工+餐饮+销售+电商的模式持续发展。于2013年成功注册了“袁野”商标和申请了“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四川扶贫商标。

公司生猪代养点修建于喜德县贺波洛乡补尔村,是和特骑力士集团合作,公司出资修建、出人工费能耗费等,铁骑力士集团出猪苗、饲料、技术,出栏后铁骑力士集团负责回收,给公司一定的代养费。补尔村有196户728人,贫困户有62户196人是贫困村。代养场占地80亩,年出栏14800头,总投资1400万元,是喜德县规模最大的生猪代养点,公司代养点为了帮扶贫困户早日脱贫,常年请当地部分贫困户务工脱贫致富,并租用80亩贫困户的土地,每亩500元,使贫困户增加收入。公司还每年抽出10%的利润,分红给补尔村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带动贫困户早日脱贫。

展望未来,喜德充满希望

“ 经济快速融入、区域加强合作、文化相互补充、生态提供保障、和谐共建共享”“ 远看青山绿水、近看村庄秀美、进村整洁卫生、进屋井然有序、彝区文明和谐”那么强有力地让人感受到这是一块充满生机的土地、是一片能创造奇迹的土地,因为这里有着善于谋变、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22万各族儿女。

第四届全国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会,走进喜德,让我们一起感受“喜德拉达”的变迁。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金夕雅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