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域旅游!汶川县将这样建设全域示范天府旅游名县

2019-03-27 20:2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27日,在汶川县生态康养旅游座谈会上,汶川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县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将积极投入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阿坝全域旅游示范区。
 
 
汶川县富集大熊猫等自然、文化旅游资源

汶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岷江上游,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1300米,森林覆盖率达42.08%、森林蓄积1147万立方米,孕育了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拥有国家5A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大禹文化旅游区等景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秀美,素有“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
 
其中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还是续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之后的国际级第四大保护区,以“国保之家、熊猫之乡”而享誉中外。现有大熊猫数量占全国大熊猫总数的10%以上,目前,卧龙境内有165只左右的野生大熊猫,保护区在核桃坪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熊猫繁养基地,圈养了大熊猫70多只。
 
此外,汶川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丰富。目前,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国家AAAA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和“国家AAAA级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三大品牌,已基本形成了南部映秀镇培训经济、漩口镇以赵公福地、群山益水为核心的养老养生业态、水磨镇以健康产业为核心的主动健康小镇品牌和三江镇以康养气候等基础为依托的颐养养老业态;北部以大寺冰瀑、“龙溪探秘寻宝”、运动赛事为核心的运动康养业态;形成了汶川康养书院及烟雨三江、丹青水磨、福地漩口、天地映秀、大禹故里、古韵羌山分校为体系的汶川全域老年文养体系,着力构建了汶川南北区域差异的全域旅游布局。
 
聚焦全域旅游 积极建设全域示范天府旅游名县
 
未来当地将如何发展全域旅游?据介绍,汶川县将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为契机,坚持旅游“全要素”,文化“大繁荣”,围绕“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主题,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加快建设天府旅游名县,让旅游体验度更高、游客感觉更走心。
 
未来,将加快完善“山水文景”旅游空间布局。立足“远瞻历史、近赏山水”,突出分区分类布局、产业定向培育、要素补短配套,高起点谋划旅游发展。南部紧扣服务3万康养人群目标,依托国家AAAAA级汶川特别旅游区,推进寿溪河流域、茶马古道等开发。北部片区对标1万康养人群需求配置旅游要素,推进萝卜寨、羌锋、布瓦等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加快阿尔沟、姜维城、大寺冰瀑等景区景点建设。
 
将精准路径,加快发展“四型同构”旅游发展模式。坚持“一镇一特色”,以建设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乡村振兴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打好文化和旅游“两张牌”,统筹推进“农业+旅游”“交通+旅游”“互联网+旅游”进程,确保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大熊猫栖息地竹旅游区建设,推进省级竹林小镇、竹林村落、竹林人家建设,建设友谊隧洞—水磨—映秀50里特色竹景观带,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将做亮特色,加快构建“两区五极”全域旅游体系。加快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发展研学培训经济。加快龙溪羌人谷旅游综合开发,力促“羌人牧场”“奇幻森林”等项目落实落地。加快水磨主动健康科创小镇和寨子坪康养社区项目建设,推动主动健康与康养旅游深度融合。紧抓川投集团实施“双800”战略机遇,推进青城·赵公福地项目建设。培育支持民族特色野奢民宿发展,建设提升特色民宿酒店10家。
 
同时,将积聚靓点,加快培育“六素共荣旅游新业态。围绕旅游“新旧六要素”,深入挖掘“汶川六景”“文化四朵花”“无忧城”等文化内涵,发展壮大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民族演艺等产业,推进全州民族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康养书院、老年养护院高效运营。开发以体验为主的互动性特色项目,推广创新羌藏民俗活动,持续办好国际大熊猫节、甜樱桃采摘节、大禹文化节、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编辑:袁琪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