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7日,绵阳市召开“奋进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第六场“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绵阳将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大胆创新、扎实工作,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四川领先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提供坚实支撑。
去年12月,绵阳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1月2日,绵阳市委市政府以“两办”一号文件印发《绵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从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35条”措施。2月26日,绵阳市委市政府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印发了《绵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具体任务分工,明确了时间节点,落实了责任部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短短两个月内,两个文件的下发和一个大会的召开,明确地传达了三个强烈信号:一是绵阳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大做文章、做大文章;二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定位和奋斗目标,工作定位就是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奋斗目标就是打造国内一流、四川领先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三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任务是,全力打造利企惠民的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重商重才重信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等“六大环境”。
政务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绵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今年将在政务环境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下大力气做苦功夫力争实现率先突破。
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实现“多门”变“一门”,市县乡三级完成组建综合受理窗口,推行无差别受理,逐步实现“一窗通办”;按照“对标一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场地提升改造或新建,提升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群众满意度;按照“一网通办”的要求,构建全市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平台,打通部门信息壁垒,真正实现市级业务系统与省一体化平台对接,为实现“最多跑一次”“零跑腿”打下坚实基础。积极组织协调各工程建设关联部门和单位,在“一张蓝图”“区域评估”“联合评审”“航空限高”“多图联审”“测验合一”“联合验收”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建立全市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业务协同平台,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录入上线工作,优化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工作实施方案,实行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现“全城通办”和“全市通办”。实行“一窗受理,证照联办”,工商登记、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印章刻制、银行开户咨询等一次完成;制定《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管理办法》,推行简易注销。搭建企业诉求受理平台,积极受理企业各类诉求,主动协调,跟踪督办相关部门研究处理企业相关诉求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发布会上,绵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务服务监管局局长陈松柏就今年以来全市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作了详细介绍。纪检监察、司法、自然资源规划、发改、经信、财政、住建、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14家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负责人现场对具体承办工作事项进行表态发言,并回答媒体记者和民营企业代表提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