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8点4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搭载着由成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国星宇航设计研制的遥感卫星──“星河号”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实现星箭分离,随后,卫星成功入轨太阳同步轨道,标志着“星河号”发射成功。
这颗由我省民营企业研制、成功发射的遥感卫星,也是我省首颗自主研发的商用卫星。
不靠外星 “川籍”卫星也能“捕获”遥感数据
此次卫星的成功入轨标志着国星宇航实现了自主获取遥感卫星数据的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商业化数据服务,而不需要像过去,很多时候用的都是国外商业遥感卫星的数据。目前,国内自主研制并发射商业遥感卫星的企业不到5家,在四川,国星宇航是第一家。
据企业方介绍,他们在今年还将发射4颗卫星,此后每年发射,到2021年,将实现192颗卫星的星座组网,可在防灾减灾、环保监测、应急安防、勘察设计等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分辨率达0.5米 遥感卫星练就“火眼金睛”
在星座组网完成后,卫星对同一位置的图像拍摄可以实现每10分钟更新一次,随时掌握指定区域的最新情况,同时,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可以达到0.5米,也就是说,以汽车为例,不但能看到整个汽车的形状,而且能看到汽车前后玻璃的形状。
小模块不到“巴掌大” 让遥感卫星“变聪明”
此外,该星座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多项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卫星具有自我记忆、识别和判断的能力,变得“聪明”起来。而这样的变化,全靠在卫星里装上了眼前这个不到巴掌大小的人工智能模块。
比如说,传统的遥感卫星,就像过去的胶卷相机一样,对地拍照时,有云层覆盖,或者雨天,效果不好的图像都拍下来,全部传给地面,占用了通道和时间,而现在,有了这个模块,它就像智能数码相机一样,不好的就自己删除,传给地面有用的图像,提高工作效率。
2028年 卫星及应用产业冲刺千亿集群
近年来,我国不断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我省也将卫星及应用产业纳入了重点推进的军民融合创新工程。
熊猫宇航员
此次卫星发射成功的一小步,却是我省商业航天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作为航空航天产业大省的四川,下一步,将以遥感卫星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打造卫星及配套装备制造、卫星信息应用服务等产业集群,力争到2028年,形成千亿级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将成都建成比肩北京、上海的全国航天产业高地。
编辑:彭宛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