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8年10月17日,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合江县创新编排的大型扶贫题材现代川剧《乌蒙山脊梁》在合江县川剧团迎来首场演出,以感人至深的精彩演绎,获得全场观众一致点赞。该剧的成功演出,也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四川展演)活动打好了头阵,赢得开门头彩。
《乌蒙山脊梁》合江县川剧团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文化部2018年艺术创作工作会议要求,抓好十九大报告中“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要求的贯彻落实,四川省将围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展开现实题材优秀文艺精品创作,于10月至12月在全省组织开展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参加此次展演的优秀作品题材来自基层群众、贴近百姓生活,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讴歌改革开放40周年伟大成就、精准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为重点,反映四川省推动治蜀兴川迈上新台阶战略实践,体现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参演单位既有省直艺术单位也有基层市县级院团和艺术院校,积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作品丰富 百花齐放
四川发布记者从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四川展演活动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关于此次参演,作品类型不少、丰富多样,不仅有《高腔》和《滴灌》这样的话剧作品,《大凉山回响》这样的舞剧,还有依托传统杂技的杂技剧《东方有竹》和体现党员精神的新创川剧《惊蛰》和《乌蒙山脊梁》。此外,《历程》、《启航新时代》、《冬──国乐跨界》和《川音情》等多场主题交响乐、民乐音乐会奏响将会新时代新篇章。
贴近人民群众 响应时代精神
此次参演的每部作品都在艺术和精神上追求积极的造诣和崇高的境界,一方面切合现实的话题,涉及扶贫、绿色生态等社会民生,另一方面在艺术表演形式上也体现出创新,同时弘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使命。
话剧《高腔》和《滴灌》巧妙融合巴山文化和川剧特色,聚焦脱贫突破点──先解决思想问题,传递运用思想滴灌,涵养家国情怀,践行历史担当;舞剧《大凉山回响》反映通过悬崖村的转变,揭示脱贫之路的艰难险阻以及彝族青年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追求向往。
宜宾市创作的《东方有竹》依托传统杂技展现蜀南竹海特色,宣扬生态农业、青山绿水理念,正切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讲话谈到的“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的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惊蛰》以两座桥、两个人、两个时代、两种命运为线索,因垮桥和重逢而缠绕,弘扬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员本色精神。
目前川剧《乌蒙山脊梁》已成功入围四川省第四届川剧艺术节的展演名单,并从全国200多个剧本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全国戏剧评论与创作人才的培训班》的45部作品之一。
回溯成就 总结工作 展望未来
十八大以来,我省紧紧围绕民生发展、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民族和谐等现实题材进行深度发掘,推出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的优秀作品。包括反映藏区基层组织干部先进人物事迹的话剧《寻找菊美多吉》、描写成都城北普通家庭三十多年生活变迁的话剧《第二十九棵树》,以及舞剧《断层线》、川剧《槐花几时开》等30余台现实题材剧目和舞蹈《老两口的菜地》、清音《四川更美丽》等百余个节目。
今年以来,四川省文化厅大力主抓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切实加强对全省现实题材创作工作的引导,于今年4月制订了《四川省文化厅推进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工作机制》,发布了2018年全省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重点作品计划。四川2部作品入选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舞剧《大凉山回响》于8月底在成都首次排演,正在按照专家意见加紧修改,拟于11月正式首演。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省文化厅将持续抓好《全省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年度重点作品计划》实施,把好政治导向关、艺术质量关,加紧推进创排进度,确保更多优秀现实题材作品能够按时高质量立上舞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附件: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四川展演活动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编辑:彭宛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