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来看四川这80名脱贫攻坚获奖者为什么获奖

2018-10-11 17:33:5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11日,四川省2018年社会扶贫工作推进暨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在遂宁举行,经过两个多月的报送材料、资格审查、初评候选、实地考察等重重关卡,最终80名四川省脱贫攻坚奖获奖者脱颖而出,分获奋进、贡献、奉献、创新四个奖项。在表彰大会现场,部分获奖者发表交流发言。

“想好了吗?这一去至少都是两年,你个外地人,还没男朋友,结婚咋办?”

这是两年前,刚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张玲决意走进阿坝州茂县新镇攀川村时,长辈推心置腹问她的话。张玲笑着回答他,“先脱贫,再脱单!”

到任之后,针对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理解偏差的问题,张玲判断,这出在个别党员身上。她每月固定日期狠抓党建,截止目前,攀川村党支部共开展主题党日18期,党员义工活动12次,集体经济分红2次,党员与群众一对一结对宣讲脱贫攻坚政策1100余人次。在历次脱贫攻坚群众认可度调查中,平均值高达99.8%。

针对村内20年没出大学生的教育难题,张玲主动对接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四川省启明星青少年发展活动中心等社会组织,带领全村小学以上学生到成都开展“城市希望之旅”游学活动,扶贫先扶智,张玲说,要让村里的孩子“埋下理想的种子”。

针对村内不通路的问题,张玲争取资金为村修路、修堡坎、修河提、疏浚河道,逢山开路,遇水开桥、如今,292亩荒地已全部种上果树和花椒。

作为当时阿坝州内年龄最小的第一书记,2018年四川省脱贫攻坚贡献奖获得者

张玲在会上分享,“只有第一的担当,才能配上第一的称号!”

“我们村从条件最差变成了最好、最漂亮的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幸福洋溢着村庄!”

阿合尔以来自凉山州雷波县簸箕梁子乡觉普村,曾经,这里土地贫瘠,靠天吃饭。全村96户412人,就有65户318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阿合尔以回忆,“2016年底全村还有两个组不通路,村里一个小卖部都没有,许多群众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大学毕业的阿合尔以义无反顾的踏上回乡之路,挑起村主任的担子。

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安装管道引水,解决村民缺水之苦。争取资金修通道路,村组干部带头投工投劳。建立专业合作社,全村种植核桃60000多株,养殖山羊1200只,牛58只,芭蕉芋猪100余头,阉鸡70多只,发展白魔芋320亩、重楼100多亩。觉普村的群众,逐渐走上了小康之路。

“当下,我正在筹建觉普村造林专业合作社,拟开发9600亩荒山荒坡,栽种七叶树、青花椒、柳杉!”2018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阿合尔以对觉普村的未来充满期许。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为什么还不回来?你不爱我了吗?”

面对孩子的追问,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曾容无言以对。2016年9月,曾容进入成都市温江区第四批对口帮扶色达工作队,两年多的援藏工作,在色达这个平均海拔4127米的雪域上,她思念幼孩,却坚持着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两年诊治病人2000余人次,指导顺产分娩100余例,指导剖宫产手术50余台。

对胎盘早剥大出血的藏族产妇,在色达没有血库,家属献血又不够的情况下,曾容下了手术台,来到献血室。坚持献了400ml血后又返回手术室继续抢救;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吸引器效果差,曾容不顾新生儿身上的血水和羊水,用嘴为新生儿吸出堵住呼吸道的羊水……病人家属们为她献上哈达,叫她“亲人”。

为把先进技术留在藏区,曾容开展医疗知识讲座40余次,培训1000余人次。并为乡镇和学校开展卫生科普、义诊,培训学生2700余人次,免费发放价值30余万元的药物、清洁用品和宣传资料。2018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曾容说,“对家人的亏欠我只能埋在心里,因为我身边的色达干部也与我一样面临着长期与家人分离的问题,我并不特殊!”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了解到,相较于去年,今年每个奖项的表彰人数翻了一番。奋进奖从脱贫主体中产生,表彰带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先进典型;贡献奖从扶贫工作主体中产生,表彰出色完成扶贫任务的先进典型;奉献奖从社会帮扶主体中产生,表彰关心、关注、关爱贫困群众的先进典型;创新奖从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主体中产生,表彰推动扶贫改革创新的先进典型。评选坚持向县乡村基层一线和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近几年,四川省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万以上,贫困人口总数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9.6%下降至目前的2.7%。我省脱贫攻坚战大势已定、大局在握。现在的关键是要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把脱贫质量放在更突出位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