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青白江-蓉欧生态产品文化节”系列报道之十一 :微生物菌替代化肥农药 青白江绿色产业方兴未艾

2018-10-09 17:32:5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种庄稼不用农药化肥行不行?除草不用除草剂行不行?近日,在“首届青白江──蓉欧生态产品文化节”上,获得成都市优秀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夏豪理直气壮地说,完全可以!

近年来,老百姓追求高品质、安全、绿色生态、有机食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从国务院到国家农业、食药监等部门均先后出台了逐步建立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的相关规定。为此,青白江统筹城乡和农林局积极引导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场等培育生态农产品种植体系。

“在农业产业上,化肥农药滥用是最大的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土地板结、裂缝、重金属超标、禾苗黄化等污染破坏严重;二是餐桌上的安全令人担忧。使用大量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农残检测不过关,进不了超市,价格畸低,种植户效益不好,种植户积极性不高。”夏豪,四川省胡杨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这个60年代末期出生在大巴山的汉子,90年代初期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后,当过医生,做过药品生意。不仅拥有成都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成都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会长等头衔,还是成都市优秀农业职业经理人。10月9日,他在接受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说:“我曾经从事医务工作,深知病从口入的道理。所以,我们从北京引进了通过用微生物菌肥替代化肥;用各种有益微生物菌剂替代农药的‘自然农法’进行科学种植,彻底告别化学农药。再遵循‘三用六不用’原则,即用植物源、用生物源、用矿物源,不用化肥、不用杀菌剂、不用杀虫剂、不用除草剂、不用激素、不用转基因种子。经过前期的土地改良,把过去重金属超标的土壤改良成健康的土壤,所产出的农产品,达到100%的有机生态。”

“我们聘请了省内的著名农业方面的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基地采用自然农法种植的葡萄,价格要比使用农药化肥种植的葡萄高一倍以上。”夏豪说,2016年初,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总投资42多万元建了沼气池。把收集起来的农家肥经过发酵处理成有机肥,以确保生产的农产品都能经得起严苛的检验。其土壤的板结、裂缝问题也得到了根本改变。

目前正是新米上市期,可是在青白江区城厢镇贵和农业种植的200多亩水稻的新米早已售罄。“贵和”负责人蒋大根说,他们采用稻鱼综合种养对水田精耕细作,鱼儿是水田是否被污染的“晴雨表”。土壤或者水质稍微被污染,鱼儿肯定是会死的。于是,“贵和”农业采取种植芍子,成熟后粉碎还田作为肥料的方式进行种养。养出的鱼,种出的水稻,保证了生态有机绿色的品质。

无独有偶,在青白江区福洪镇幸福庄园,投资人、美籍华人林侃先生投巨资打造的千亩生态园,也在推行着“自然农法”。客人到了他的“幸福二十四味”吃饭,所用菜品,几乎是清一色自己种植的不是农药化肥的菜品。他种植的生态小番茄、蜜柚等时令水果,均免费作为客人的“开胃水果”供其品尝。林侃说,我出生在台湾,在美国长大,接受海外教育。因为“机缘巧合”在青白江区投资搞农业,就是想尽其所能,给客人提供健康、绿色、生态、安全、营养、美味的食品。

据悉,在特色、绿色农产品发展中,成都市青白江区因地制宜,从政策上扶持,鼓励广大水果、蔬菜种植专业户、农业合作社走绿色健康发展之路。2016年2月,该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现有农业资源优势,着力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发展体系,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已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3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个。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廖兴友 文/图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