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5年,乐山市新发性违纪在立案总数中的占比为29.9%,2016年达32.6%,2017年达32.4%,根据数据,腐败增量没有完全遏制住。此外,记者了解到,从近年来乐山市案件查办、巡视巡察、社会评价等反映的问题和数据看,各县(市、区)在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牢制度篱笆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
“针对此现状,乐山市委于去年12月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36条意见,把营造风清气正的县域政治生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路径。”在8月27日举行的乐山县域政治生态建设座谈会上,乐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曾勇说,这是基于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基于乐山现实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基于“护根”行动的深化拓展。
重视县域政治生态建设
乐山在全市范围统筹实施“净土”工程
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如何搞好县域政治生态建设,首先需在制度设计和措施上做好顶层设计。而对此,乐山市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构思。据曾勇介绍,经过前期深入调研论证,年初,乐山市选择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排名前10位的井研县、沙湾区进行了试点,各县(市、区)跟进探索,在此基础上,乐山市委出台了《关于深化“护根”行动净化县域政治生态的指导意见》,从面上统筹实施“净土”工程。
“净土”工程的制度设计和主要措施有四个方面:
一是动态“监土”,实施政治生态预警处置。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在市委督查室、市委群工局、市委巡察办、市网信办、市纪委信访室、市心连心服务中心等地探索设立观测点,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专项巡察、专项督导、专项整治等方式,第一时间果断稳妥处置预警情况,防止政治生态“土壤”松动时不重视、出现裂痕才补救。
二是着力“改土”,铲除政治生态污染源。突出政治巡察,紧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人和事,坚决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新表现,强化监督,严厉查处,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严肃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聚焦脱贫攻坚、环境保护、扫黑除恶等重点领域开展“靶向”整治,让群众在正风反腐中提升获得感。
三是深度“培土”,促进政治生态修复。加强对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紧盯“关键少数”,建立完善“一把手”权力清单。鲜明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标准、程序、纪律配备班子和选拔干部。坚持抓早抓小,实施“履职预警”制度,认真落实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完善容错纠错和激励关怀机制,充分激发干部担当精神和干事创业积极性。加强党员干部政德教育,引导树立良好家风,厚植廉洁文化沃土。
四是科学“验土”,建立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坚持评价体系科学、量化、易操作原则,集成现有经济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政风满意度、选人用人评议、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市委委员综合评价6项考评指标,科学设置考核权重,对11个县(市、区)政治生态精准画像,实现“专业分”和群众“获得感”有机结合。综合评价结果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区分,相应予以表扬、限期整改或问责处理。
7个月立案审查案件734件
县域政治生态建设净化、修复成效显著
半年多时间过去,通过强化实践、有效推进,乐山市县域政治生态建设在净化和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了解到,自相关行动开展以来,乐山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行为4件4人,查处“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问题40个,问责处理1个党组织、79名党员领导干部。对2个县(市、区)、5个市级部门、400个基层党组织开展政治体检,发现问题2110个、移送线索341条。出台加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6条措施,全市8600多个基层党组织、19万余名党员政治生活“生物钟”基本形成,正气充盈的政治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同时,正风反腐实现量质“双突破”。1-7月,全市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处分人数同比增长95.4%,党内问责人数同比增长364.7%,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处分人数同比上升132.4%;立案审查调查734件,同比上升13%,超过2015年、接近2016年全年水平。聚焦“关键少数”,查处各级“一把手”47人,处分县处级干部18人。采取留置措施19人,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王毕泉、杨建钊等一批县处级干部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持续形成强大震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首战告捷,深挖严查恶势力“保护伞”4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担当敢为氛围加速形成。坚持“三个一律不用”“四个一线重用”,大力实施干部培养储备“蓄水池”计划,全市6000名干部分类进入“成长池”“成熟池”“成才池”梯次培养使用。坚持抓早抓小,健全完善廉洁风险迹象精细化记分管理、干部廉洁档案等制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617人次,第一、二种形态分别占比63.3%、31%。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反映失实的35件问题线索予以了结,及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撑腰鼓劲。
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全市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围墙全部拆除,党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整合55个热线为“12345”心连心服务热线,自今年3月开通以来受理群众诉求25.5万件,办理率100%,群众满意率95.8%。聚焦“三大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常态化开展“嘉廉话”阳光问廉、“环保曝光台”等舆论监督,429个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全面推开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村“两委”权力运行实现公开化、透明化。深入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全市清理196种补助项目、165万多张卡,涉及资金29亿多元,1031名干部主动交代问题,收缴违纪款18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新面貌。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