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8月1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多国来宾共聚蓉城,共话城市变革创新,共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未来。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罗强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面对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环境污染、资源浩劫,城市化加剧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和世界趋势。
罗强介绍,成都作为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首批5个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正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积极投身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交通体系、消费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成功样本。
那么,作为此次活动的东道主,成都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成都正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突出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着力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就业容量和环境质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发挥四川省水电资源富集的优势,大力实施煤改电、气改电,鼓励发展太阳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切实减少煤炭消费量。目前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量仅占4%。去年淘汰改造889台燃煤锅炉,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30万吨。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车优先的路权体系,完善城市慢行系统,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共享新能源汽车等共享交通加快发展。通勤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下降到1.54,据统计,成都的机动车拥有量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位居第二位。但是就每个季度发布的城市拥堵情况看来,成都已退到了全国城市的20位左右。同时,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超过3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去年同比增长了15.4%。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消费体系,深入推进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绿色低碳消费,推广绿色办公,倡导绿色低碳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消费的社会氛围。
积极应对突出环境问题,成都也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推进各种治霾技术和综合平台开发,加大水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强化城市噪音污染、光污染等综合整治,并积极号召全体市民开展保护地球、关爱家园行动,空气质量、水质量大幅改善,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下降15.8%。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编辑: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