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四川屏山茵红李带上“身份证”出川出国

2018-07-13 11:03:35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给水果发放“身份证”,给扶贫插上互联网和科技的“翅膀”,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近年开启了大胆创新的新尝试:建立质量追溯体系,让屏山茵红李带上“身份证”走出四川,走出国门。

7月12日,为科学建立茵红李溯源产销体系,进一步促进茵红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四川省屏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了“防伪溯源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暨屏山县茵红李溯源产销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会议现场,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向屏山县政府授予了全国产品防伪溯源验证公共平台屏山县溯源示范基地的铭牌。

大力发展茵红李产业助力地方扶贫

屏山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地处东经103°36′-104°23′、北纬28°28′-28°53′之间,海拔为300-2000米,金沙江和岷江两大江河流经这里,特殊的地理条件,涵养了得天独厚的金沙江亚热带河谷气候。15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有240余平方公里为富硒土壤,适于水果生长。

为了拓展水果产业,2006年,屏山县开始试种茵红李,2009年,全县开始大面积推广发展茵红李。经过近10年的精心培育,到2018年,全县15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发展起了茵红李产业,催生相关专业合作社168个,种植总面积达12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

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屏山茵红李”含果糖、果酸、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丰富,口感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而当前,“屏山茵红李”已成为屏山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为助推脱贫攻坚、加快“绿色屏山”“产业屏山”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田间到餐桌 四川绿色水果带上“身份证”走出去

据了解,为打造茵红李品牌,从去年开始,屏山县着手建立产品溯源体系,确保茵红李质量安全。同时,全面推行“互联网+”经营模式,实行品牌化经营,由政府牵线搭桥引入多家全国性电商平台入驻屏山,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在外省举办屏山茵红李推荐会,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防伪溯源如何落地?屏山县的做法是:打造可持续的防控体系。记者了解到,目前,屏山县政府已引进了四川中防溯源平台,建立起质量追溯体系。用二维追溯码赋予每一颗屏山茵红李一个“身份证”,透过这个身份证,该水果的产地、出厂时间,质量检测结果都可被追溯,真正实现了水果从“田间到餐桌”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让消费者吃得安全、放心。

据了解,通过多渠道推广营销,如今,“屏山茵红李”的品牌竞争力正大幅提升,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除销往成都、深圳、广州、拉萨等国内大中城市外,还远销到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每年创总产值达6亿元、综合产值超过了20亿元。

在交流会上,嘉宾们还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围绕“防伪溯源在保障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溯源的地方特色产品产销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溯源传递信任、服务品牌价值提升”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以屏山茵红李为代表的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及脱贫攻坚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为如何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经典案例,也为以第三方平台集成创新、服务机制创新,实现多方参与的合作模式提供了广泛的借鉴意义。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编辑:彭宛聆

审核:何晓凤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