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省林业厅获悉,四川省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2017年度报告出炉,全省林业完成投资276亿元,同比增加3% ; 完成营造林83.36万公顷,同比增长13%;全省森林面积达到1839.77万公顷,森林蓄积达到18.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03%;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401亿元;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76万亿元;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26‰、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65‰、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达到96.68%。
2017年度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结果显示:以绿化全川行动为统领,通过实施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强化林地、森林、湿地保护管理,加强沙化、石漠化治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省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加、生态效能不断增强,林业建设质量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林业脱贫攻坚、助农增收成效显著,整个林业工作呈现出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态势。
生态治理稳步推进。完成造林65.84万公顷,营林17.52万公顷;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91万公顷。巩固治理沙化土地2.34万公顷,治理岩溶土地4万公顷、干旱地区0.32万公顷,局部生态退化得到遏制。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全省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分别较上年增加47.02万公顷和1.0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同比增长1.15个百分点。其中,天然林面积1337.55万公顷,蓄积 16.0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502.22万公顷,蓄积2.5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3位。
生态资源保护扎实有效。全省已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3个、森林公园137个、湿地公园64个,近95%在川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大熊猫栖息地202.7万公顷,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4.4%和78.7%;人工圈养大熊猫451只,占全国人工圈养大熊猫总数的86.73%。
森林生态功能更加显著。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1.59万亿元,较上年提高2.80%。全省森林全年减少土壤流失1.48亿吨、涵养水源757.21亿吨、释放氧气1.46亿吨,吸收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合物和尘埃等有害物质6.11亿吨,释放空气负离子24.63×1020个;固定碳量0.70亿吨,累计碳储量达到28.40亿吨。
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林业产业基地达到1.05亿亩,竹林、花椒基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核桃、油橄榄基地面积稳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实现全部林业产业总产值3401亿元,同比增长11%;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从上年的38:31:31调整为38:29:33。监测县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670.7元,同比增长9.16%。
编辑:彭宛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