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开辟考录招聘绿色通道……6月4日上午,泸州市政府发布重磅人才新政。记者从泸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泸州制定高校毕业生最低年薪指导标准,具体为本科6万元起,硕士10万元起,博士15万元起。同时要开辟人才考录招聘绿色通道,优化事业单位编制岗位管理模式;健全返乡人员创业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在去年发布的“1+N”人才新政的基础上,以更强的专业性、更大的支持力度、更灵活的改革创新对酒城人才新政进行了拓展和补充。
此次发布会上,泸州市人才办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建设意见》)、《关于实施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两项政策。
《建设意见》明确,到2020年,泸州将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0万人,引进和培育国内顶尖人才2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个左右,入选省以上人才计划100名左右,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5000名左右,初步建成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人才创新创业中心。
根据《建设意见》,泸州将实施“麒麟计划”,支持引进具有独特性、创新性、领军型的项目和团队,经评定后最高可给10亿元综合资助;实施“青苗计划”,在智能终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分别遴选50名创新人才,培育期6年,享受每年5000元的岗位激励;实施“红鸥计划”,对新兴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实施年薪资助,最高20万元;实施“归雁计划”,支持泸州籍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对引进的重点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发放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实施“工匠计划”,对企业按规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按要求给予每人1500-6000元的补贴。
根据《建设意见》,泸州还将以自贸区为突破口,开展制度创新,对干部人才管理制度,外籍人才便利居留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自贸区为试点,推动泸州整体人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另外,此次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泸州将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支持一批返乡创业人才,互派一批优秀干部人才,遴选一批本土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村匠艺人才,建设一批智力帮扶平台,带动各级各部门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人才引进培养开发力度,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队伍。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支持政策,开辟考录招聘绿色通道,根据贫困县需求足额保障,优化事业单位编制岗位管理模式;在返乡创业人才支持政策方面,健全返乡人员创业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
编辑:何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