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老中青三代母亲话母爱

2018-05-13 18:19:31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妈妈,我爱你!”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五桂村委会,年过40的黄伶俐来到母亲身边,和72岁的母亲深情相拥;“女儿,你不好意思亲我,那就妈妈亲你!”在分享完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后,清泉镇公立医院的36岁医生周小丽在自己9岁的女儿额头上,送上了一个轻轻的吻。5月13日上午,五桂村举行“向亲爱的妈妈致敬──恭祝全村母亲节快乐”座谈会。该村老中青三代妈妈们在此,母爱的伟大,分享育儿的心得。

43年前丈夫去世 怕儿女受气终身未嫁

“我现在生活很好,我的几个娃娃都很孝顺。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张光秀,72岁。29岁的时候,她正怀着最小的儿子,丈夫因癌症突然离世。既要照顾五个未成年的孩子,又要赡养婆婆妈。家庭担子之重可想而知。然而,六年后,家里的房子失火被烧个精光。很多乡邻劝她改嫁,这样会多一个人给她分担。张光秀硬是咬牙挺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她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出工的时候,用箩筐一边挑着一个娃就下地干活儿,收工后在挑回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不让长身体的孩子饿肚子,母亲把稀饭给孩子吃,自己就煮点野菜充饥。

“我阿娘1.7米,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她之所以在父亲去世后未嫁,是因为怕我们姐妹5人有了新爸爸会受气。”张光秀54岁的女儿兰明凤一语道出母亲终身未嫁的原因。为了时刻陪在母亲身边,兰明凤嫁给了本组的退伍军人黄居伙。省吃俭用,把一儿一女培养成了大学生。

参加座谈年龄最大的谢自荣今年76岁。“上山下乡”时期,她作为知青插队到五桂村,后来与当地一黄姓农村青年结婚。由于黄姓青年的上辈是地主家庭,在当地很不受待见。谢自荣一边忍受着周围人的流言蜚语,一边默默地把三个儿女养育长大。直到多年前丈夫去世。

大女儿远嫁,二女儿黄伶俐和小儿子黄孝儒在家附近打工。黄孝儒说,妈妈年龄大了,我们陪她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所以,陪伴,是对妈妈最大的孝顺。

“我在街上做生意,妈妈就炖好鸡肉给我提来,一直要看着我吃了,才离开。”谢自荣的二女儿黄伶俐说,村里每年搞樱桃采摘节,我们农家乐忙的时候,大家一起干。稍微空闲点,遇到打扫卫生、洗碗洗锅的时候,妈妈就叫我们到一边休息去,她自己独自上阵,经常忙到深夜。说我们女娃娃家,做多了这些活儿,手会变粗不好看。说到此,黄伶俐满含热泪,来到谢自荣身边,和母亲深深相拥。

培养女儿是需要回报的:“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

“我这一生,对妈妈做过最难忘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在学校,学校发了一个皮蛋给我,我舍不得吃,拿回去给妈妈,妈妈最后分了一半给我爸爸。”说起对母亲的孝顺,清泉镇公立医院的医生周小丽一边爱抚着9岁女儿的头,一边讲着她和母亲的故事。周小丽说,她17岁的时候,刚好上中专,母亲在一场车祸中去世,她因父亲再婚而不安。后来她成家有了孩子,才体会到父亲的不易。其实,母亲去世后,父亲其实也担任着母亲的角色。

周小丽继而说起了自己做母亲的感受。她说:“我女儿很优秀。但也有调皮的时候。家里有一把“戒尺”,女儿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她会自己拿出戒尺求我们打屁股。说我打了她,我就不会难受了。”

但是,周小丽坚决不会让孩子的爸爸打孩子。“男人打娃娃,手没有深浅。打坏了怎么办?”周小丽说,其实打孩子,要做到让她(他)“愉快”地接受,实在不易。

 “女儿比较内向,我培养她琴棋书画,让她参加一些表演活动。就是要培养她的自信心。现在,9岁的她已经拿到7个证书了。”周小丽分享的另一个事情是“育儿”。她说,她首先教育她的孩子要有大爱。什么是大爱?就是爱国,然后爱家爱社会。“我培养孩子,就是要参与她整个成长过程。并且我培养孩子是有回报的,怎么回报?”周小丽说着,蹲下身子面向女儿说“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可好?”

9岁的女儿用纸擦拭着眼泪,不断点头。而当在座的叔叔阿姨不断叫周小丽的女儿亲一下妈妈时,孩子一下子脸红了。周小丽马上给了女儿一个“台阶”下:不要紧,你不好意思亲妈妈,妈妈亲你。说罢,对着女儿的额头,来了一个深情的吻。

亦母亦友 将儿子培养大学生

原来,对爸爸妈妈说出我爱你,并没有那么难以启齿。比周小丽年长几岁的张常琳的儿子正在上大学。她和儿子从小到大,都保持着朋友一般的关系。

“我公公生前脾气不好,我和爱人在广东打工,孩子基本上都由我婆婆妈照顾。”张常琳说起婆婆妈,十分感激。她说,婆婆妈怕初为人母的我落下月子病,每天晚上,都带着孩子睡觉。帮我洗孩子的尿布。

张常琳延续着母亲对她和孩子的爱,经常鼓励儿子,培养他的自信心。成绩考差了,她就给他加油鼓励。他在学校遇到郁闷的事情,就对张常琳说“妈,我在学校遇到一些窝心的事情,和同学理论,我怕处理不好关系,所以只好对你说。”往往这样,张常琳会给孩子支招,从而化解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的矛盾。因此,母子之间,就像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母亲恰当的参与下,儿子的青春过得有滋有味,并以近600分的成绩,考入了西南交大。

“如今,我们母子俩,每天微信聊天,还要视频。”张常琳说着自己的儿子,甜甜蜜蜜,满心欢喜。

母爱犹如一汪清泉 浸润儿女心田

在座谈会上,有一位最年轻的90后妈妈。她叫黄优婷,孩子只有两个月。她时不时轻抚着孩子,给孩子喂奶,在旁边换尿不湿。她说,相比在座的阿姨奶奶,她是属于最年轻的妈妈。

“我是很幸福的女儿,也是很幸福的母亲。我在娘家和夫家都是独女。”黄优婷说,她生孩子是自己开车去医院的,到了医院才感到后怕。婆婆妈李宗泽正在外地办事,马上跑回来守着她。

“我妊娠期间,别人叫我不要太胖,否则今后的衣服都无法穿了。我婆婆妈说,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胖了我另外给你买衣服。”

“我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25岁的黄优婷说,母爱就像一汪清泉,浸润着儿女慢慢长大。母爱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成长的路和前行的脚步。

从孟子到“望儿山” 五月浅说母亲节

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以防他学坏,孟母因此被称为圣母;在辽宁南部,相传很久以前,一对母子相依为命。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多年无音讯。母亲天天到海边眺望,一直望白了头发。最后母亲倒下化成一尊石像。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叫做“望儿山”,后来,当地部门在山顶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好让子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

1914年,美国将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日确定为母亲节。2004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提议成立中华母亲节,并以《创设中国母亲节》为题,提出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并提出孟母可作为中国母亲节的形象代表。2006年12月,中国民协节徽文化委员会、邹城市委市政府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

现代母亲用现代思维,科学的理念,续写着中华传统的母爱。用周小丽对她女儿说过的一句话: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以此勾勒出一副中华母子(女)的温馨画卷。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廖兴友 文/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