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伙援建北川留下安家 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

2018-05-12 15:01:06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曲山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非常陌生,但只要提到北川老县城,相信所有人都会知道。曲山镇就是北川老县城所在地。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让北川老县城毁于一旦,无数的生命被掩埋在北川老县城的废墟中。

2018年5月,记者再次来到曲山镇,在曲山镇党委副书记刘金强带领下,感受这里的变化。交谈中,刘金强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很难让人相信他其实是一个山东汉子。十年来,刘金强不但在北川安了家,还讲着地道的四川话,俨然成了一个北川人。

刘金强接受记者采访

援建北川 毕业后毅然选择到灾区

刘金强是山东潍坊人,高中毕业他选择到昆明读书。2008年地震发生的时候,刘金强正在读大三,即将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当年底,他就毫不犹豫的报考了选调生,地点他选的是四川北川。同时,他的家乡──山东开始对口援建北川。

“我从新闻里面了解到那里才是地震受损最严重的地方,我就选了那里。”

次年7月,刘金强如愿来到北川报到。同时报到的还有另外9名选调生。

报到后,刘金强被分到永昌镇工作。因为老县城受损严重,北川在永昌镇的田地里建设起了新的县城。因为他是山东人,能跟援建者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他的主要工作是工程建设协调。

“我到了北川后,感觉这里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刘金强告诉记者,“虽然这里的很多老百姓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但他们坚强、乐观,也非常勤劳,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重建家园的场景。”

半年学会四川话 娶了个当地女孩

因为昆明话跟四川话非常接近,在昆明的四年里,刘金强已经很好的听懂昆明话了。到了北川,他也能够听懂十之八九。由于要承担工程建设协调工作,经常跟山东和北川人民打交道,很快他就能很好的听懂当地人讲话了。经过半年时间,他已经学会了四川话。在跟刘金强交流的过程中,他全程都讲四川话,完全听不出来他是一个山东人。

山东援建结束后,绝大多数援建者都回到了山东。当时,也有人让刘金强一起回山东,但刘金强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我对这里有感情,这里也非常适合居住,我就留了下来。”刘金强告诉记者。

后来,刘金强与单位的一个绵阳女孩恋爱了。2013年,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用自己的公积金在北川按揭了一套房子。

2016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一家人其乐融融。

未来规划 首要是让老百姓脱贫奔康

在北川工作近十年时间里,刘金强始终坚守在基层,从永昌镇到片口乡,再到如今的曲山镇,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到如今的镇党委副书记,他自己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十年间,他也感受到了北川的变化。“这里变化真的很大,发展很快,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了。”作为一个山东人来北川工作,他对北川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生态非常好,到处都是青山绿水,很适合生活和居住。

谈及未来的规划,刘金强坚定的说,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尽早让我们这里的老百姓都脱贫致富。“我也会坚定的按照各级领导的决策部署扎实落实好自己的工作。”刘金强说。

“我很喜欢这里,这里虽然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但这里的人并不排外,我作为一个山东过来的新北川人,他们都把我当作真正的家人,我也把北川当作我的家,我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北川人。”临别前,刘金强这样告诉记者。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余东 北川报道 摄影曹雅琴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