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为先 川威集团的创新环保之路

2018-05-06 15:08:18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住房,是切实关系到民生福祉的事情。有责任感的建筑商在各个环节都显得尤为重要。 5月6日,2018年四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在成都市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此次博览会旨在展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备。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去到现场,探访那些代表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最高水平的参展商,正是有责任,重创新,懂技术的建筑商们,助推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

百年老企:从传统重工业企业向建筑集成商转型

什么是建筑集成商?“以前你需要房子,我们可以供应材料给你修房子,而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将钥匙交到你手上。”川威集团四川汇源钢建装配建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杜槟这样向记者介绍,川威集团前身是始建于1929年的威远钢铁厂,至今已拥有89年历史。以矿业、钢铁、钒钛、水泥等传统重工业为主, 而现在,依托着自身拥有的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技术中心,川威集团除了继续深耕传统重工业,也在不断寻求着更具有附加值的“轻产业”,从以往传统建筑用钢转向新材料、优质钢、钒钛转型,由钒钛材料生产向钒电池、新能源储能基地建设转型,实现由粗放向集约化、循环化发展。并集合旗下所有专业子公司,涵盖了焊接、物流、装修、设计、文旅等多个产业,实现了一条龙服务。

在展会现场,王杜槟带记者用VR展示体验了看房过程。“我们会让我们的客户用VR对房屋进行360度实景体验,让他有更直观的感受或修改建议。能确保他在VR里看到是什么样子,收房时真实的房屋就是什么样子。这也更能增加客户的体验感。”

国家产品质量免检产品、中国质量无投诉企业、全国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双达标先进企业……“质量”是川威集团的关键词,“工匠精神”,更是川威集团董事长王劲不断强调的一点,他说,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这是小工匠精神,把这个产业做到极致,这是大工匠精神。

不断创新:传统生产废弃物摇身一变“新型材料”

提到矿业钢铁厂,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成吨的工业垃圾,发臭的污水或黑色的浓烟。川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2年开始,该集团便投入138亿打造更加符合现代要求和环保要求的重工业集团新型基地。“提到重工业集团,很多人都是觉得要督促着环保,是‘要我环保’,但我们是自己主动站出来提,因为‘我也要环境’。坚持环境保护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相关负责人说,这个决定曾经一度导致川威集团的资金链断裂,陷入险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间告诉我们,我们做的是对的。”

在参展现场,工作人员带记者参观了他们用于再次利用的“膨化渣陶粒”,这些原本都是生产垃圾,需要运输到其他地方再倒掉,掩埋。经过不断的试验与开发,现在“膨化渣陶粒”摇身一变为新型材料,可广泛应用与建筑生产再制造中。

工作人员带记者到了现场的一个房间,“这个墙壁,就是膨化渣陶粒制作出的新型材料所造,轻便、环保、质量过硬。看着很简单,但就这项成果我们获得了20多项专利。”

在废气处理方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6年6月,川威集团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后,投入6000万元,引入国内先进的“干法脱硫”,效果良好。后来再次升级换代引入球团湿法脱硫工程项目,于2017年8月29日全面竣工投产,并达标排放。

我要环境:川企应主动担当肩负社会责任

川威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集团将进一步改造、完善设备设施,进行环境提升大动作,对废水、废渣、废气“三废”等进行全部回收并进行综合利用,让资源及废物利用形成完整循环链,实现物料大循环、大平衡,减少物料消耗,节约资源及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并做到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坚持实行工业用水闭路循环,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收循环利用,做到废水零排放;坚持将煤气、余热、余压全部回收利用于发电,目前自发电量已占生产所需用电量的70%以上;坚持将各类固体废物全部回收,用于生产水泥,或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城市淤泥及其他危废物。 

目前,川威集团正在实施的环保项目共11项,共计投入9050万元,已经立项的环保项目共15项,共计投入7040万元。项目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后,川威集团将继续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同时,川威集团狠抓科技创新,除了自身拥有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技术中心,还积极与各大高校合作,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东北大学合作研究高炉渣提钛技术,与攀钢、西华大学合作研究钢渣处理技术,深入推进废渣的有效循环利用。

截至到目前,川威集团参与多项大型建筑项目的建设中,涵盖成都航天科技大厦、四川广播电视大厦、成都新世纪环球中心等500余个规模型和标志性项目的设计、制造、施工等配套服务,开发重庆高九领地,成都红牌楼广场等多个复合型大型商住项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