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八大园区建设 泸州江阳区转型提速

2018-04-26 16:58:53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江阳区位于泸州市主城区,连续8年蝉联四川省丘陵地区先进县第1位。相继承办了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现场会、农村集体经济现场会、高效节水灌溉现场会、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现场会,即将承办第三届四川(泸州)江之阳蔬菜品赏会。

近年来,依托“城市”的资源、资金、技术和市场需求,江阳区积极带动“乡村”转型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

《今日张坝》 杨大禄 摄

江阳区建设

三产融合 田园实现三级跳

江阳区有着悠久的农业种养殖历史,有10万农业人口、45万亩耕地,曾经培育出早春蔬菜、有机高粱、优质水果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如今,依托产业基地,江阳区积极打造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区、张坝桂圆林、环方山景区休闲观光农业园等国家3A级、4A级多功能生态农业观光景区,同步配套生态疗养、田园生活体验、科技科普、餐饮住宿等旅游功能设施。石寨三产融合采摘园、华阳休闲农业示范带等八大融合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据江阳区农林局负责人介绍,为突“优质、高效、生态、科”四大主题特点,江阳区科学布局初深加工产业和休闲旅游景点,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田园变园区,园区变公园,园区变景区,江阳区实现了三产融合,田园三级跳跃。

《来龙山新村新农业》 李佑天羽 摄

引进龙头企业 加速乡村发展

近年来,江阳区引进山东寿光集团、中绿集团等行业龙头,与泸州老窖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共建董允坝蔬菜产业园、白酒产业园、马石产业园等农产品加工基地。
“让大企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科技动能和人才动能,才能让乡村发展有加速度度;才能在以政府作为农村改革动能的前提下,聚合绿色发展新动能;才能打造质量品牌,最终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才能建成泸州市都市现代农业、近郊观光农业和幸福美丽新村的示范高地。”江阳区委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如此解密。

园区新秀 ​

“八区一带”建设完成

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分水岭镇,一尊巨大的董允铜像竖立在园区前,让人感受到江阳区2100多年的深厚农耕文化底蕴。

从董允坝北区观景平台望去,起伏的坡地与水田融为一体,一直延向远方。

在这片被整理后的8000多亩土地上,一个40亩养菇大棚格外显眼。这些大棚中间,有一个占地10亩、日产15000个标准化菌包的生产车间。

这是由泸州阳光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实施的重点项目,采用的是山东寿光集团先进的现代食用菌产业化经验技术和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泸州市及周边地区特色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

《文艺进乡村》刘学懿 摄

在董允坝观景平台南区,成自泸赤高速和宜泸渝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整个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计划投资10亿元,规划打造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2万亩,覆盖弥陀和分水岭两镇。目前,示范区已经完成“八区一带”建设,即新村示范区、研发展示区、电商物流区、水生蔬菜区、创业孵化区、农庄体验区、种植推广区、环境涵养区及名优水果带。

示范区实现了集产业、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

《无菌包装》 胡敏 摄

智慧农业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董允坝1号高科技展示温室,是个全玻璃钢架结构的自动化、智能化高科技温室。里面有用迷你南瓜、葫芦、辣椒、五色草组合而成的中国地图雕塑,采用荷兰吊架栽培、水培等立体无土栽培模式种植的嘉西娜番茄、曼迪辣椒等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正叶绿果熟。

1号科技大棚边,用手机便可以遥控几百米外露天蔬菜地里的喷灌阀门,用手机微信对着一堆蔬菜上的二维码扫一扫,该产品的生产者、产地、农药、肥料使用情况、以及采收时间、农残检测结果等信息全部显示出来。

整个大棚区域安装了26个高清摄像头和26组环境控制器,可远程监控、诊断蔬菜生长状态,监测空气温室、湿度、土壤温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六个参数。基于这些设备,科技棚里建立了完善的物联网控制系统、补光系统、取暖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等,实现了光、温、水、肥、气五位一体的远程化、智能化、自动化控制。

《旋转》 肖民 摄

环境监测器可以把检测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者手机和电脑上。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把天窗打开;若光照过强,可以通过电脑把外遮阳打开。

在江阳区物联网控制中心,技术员坐在电脑面前利用高清摄像头把作物拉近来进行远程诊断,看它是否产生病变,了解各个区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对全区规模种养殖基地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羊儿赏江景》 卢惠兰 摄

建立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农产品追溯体系、农村电商平台,不仅提升了农业科技化水平,更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王承伟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