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重要论述,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四库”,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简称《方案》)。
如何理解“森林四库”?蓄水于山,森林是“水库”;摇钱于树,森林是“钱库”;藏粮于林,森林是“粮库”;固碳于木,森林是“碳库”。
据了解,四川地处全国三大林区之一,是全国森林资源大省,林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建设森林“四库”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具体怎么打造?一起从《方案》中找答案。
定目标:
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
《方案》提出,将着力建设“天府森林水库”夯实生态安全根基,着力建设“天府森林钱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建设“天府森林粮库”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着力建设“天府森林碳库”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
到2027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2.62亿亩,森林固土能力超过3.3亿吨,森林蓄水能力达到950亿立方米;森林粮库食物(以下简称“林粮”)经营面积达到8800万亩,年产“林粮”1800万吨;林业综合产值达到750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超过4000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2.1万亿元;森林年碳汇量达到0.9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碳储量达到9亿吨。
到2030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2.65亿亩,森林固土能力超过3.5亿吨,森林蓄水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林粮”经营面积达到1亿亩,年产“林粮”2000万吨;林业综合产值达到1万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超过6000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2.2万亿元;森林年碳汇量达到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碳储量达到10亿吨。
《方案》还明确了建设内容,包括着力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绿色天然水塔”、着力构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给体系、着力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着力增强森林固碳增汇功能等,充分发挥森林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统筹谋划“天府森林四库”建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
护生态:
实施长江上游干支流生态修复工程
《方案》提出了实施森林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着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4个重点任务。
其中,在实施森林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上,《方案》提出,实施长江上游干支流生态修复工程,到2030年,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封山育林200万亩,实施退化林修复350万亩;实施四川盆周山区生态修复工程,到2030年,完成封山育林60万亩,实施退化林修复120万亩;实施国土绿化综合项目,到2030年,完成国土绿化项目营造林200万亩。
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上,《方案》提出,加强退化天然林修复,到2030年,实施退化天然林修复1000万亩;加强人工林改造培育,到2030年,实施人工纯林改造500万亩、低效竹林改造300万亩;加强珍贵大径级木材培育,到2030年,改造培育珍贵大径级用材林200万亩。
拓价值:
积极开发竹日用品、竹家具等产品
四川森林“钱”景无限,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实际可有效利用林地高达1.74亿亩,森林内可供开发食用的植物超过6000种。因此,《方案》就如何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措施。
一是大力发展木竹加工,实施“以竹代塑”行动,积极开发竹日用品、竹建材、竹家具、竹装饰、竹包装等产品。到2030年,全省木竹人造板产能达到1000万立方米,家具产能达到5000万件(套),竹浆及造纸产能分别达到300万吨、200万吨。
二是积极发展特色经济林,包括核桃、油茶、油橄榄、竹笋、川产道地药材等特色产业。到2030年,全省木本油料等“林粮”产量超过2000万吨。
三是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包括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适度发展林下养殖、推进林下产品初加工等。到2030年,全省林菌规范化种植或者采集面积达到1000万亩,年产菌类200万吨以上,建成森林药材规范化基地200万亩以上。
四是实施森林旅游康养提质行动,突出培育大熊猫、大峨眉、大九寨、大香格里拉、大贡嘎、大蜀道、大竹海等生态旅游品牌,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升一批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基地,建设一批森林特色乡镇、森林步道、森林民宿、森林露营地。到2030年,全省生态旅游康养产值达到3300亿元。
五是推进森林碳库价值实现,打造一批四川林业碳汇特色品牌,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建设。到2030年,全省林业碳汇项目包装规模超过3000万亩,森林碳库生态价值转化体系基本形成。
强保障:
开展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
《方案》还提出,要着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
四川拥有大量的古树名木资源。对此,《方案》提出,将加强翠云廊古柏等重点古树(群)保护,开展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建设一批省级古树公园。
同时,将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修复,加强黄土梁、泥巴山、拖乌山等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到2030年,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修复5200万亩,森林碳储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
以及将常态化推进森林防灭火工作,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态消除安全隐患,及时科学处置森林火情,到2030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保障措施,将建立国家林草局、四川省政府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局省联席机制。国家林草局负责业务指导,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四川省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负责任务分解和组织推动,具体目标可根据情况变化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