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四川又出举措!记者从省政府网站获悉,近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部署了9大行动33项强有力的措施。提出到2025年,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及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目标。
《实施方案》涉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面源污染等方面。并对全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了优化调整,明确成都、自贡、德阳、遂宁、内江、广安、眉山、资阳8市全域为重点区域。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四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十四五”以来最优。没有最优,只有更优。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无疑是今后一段时期四川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的行动指南。那么,方案中进一步细化了哪些重点任务?如何充分体现四川特色?记者为你梳理!
▶绿色转型◀
加快调整优化重点行业产能
在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上,《实施方案》明确,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指: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快调整优化重点行业产能,到2025年,重点城市力争烧结砖瓦生产线数量压减40%以上,广元市、巴中市力争压减20%以上。推动传统产业集群绿色升级,中小型制造企业集中的城市排查形成涉气产业集群清单,制定涉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按照“一群一策”原则开展整治提升。以及加强含VOCs原辅材料源头管控。
在实施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行动上,《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生活服务5大领域电能替代。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83.3%,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41.5%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持续增加天然气生产供应,推进“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同时,严控煤炭消费总量,重点削减非电用煤,到2025年,全省原煤消费量控制在7000万吨以内,实现煤炭消费量达峰。
交通领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实施交通运输体系绿色行动上,《实施方案》提出了多项量化指标,如到2025年,全省铁路、水路货运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10%、12%左右;城市公共交通、物流和环卫等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持续深入推进机场运行电能替代,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桥电使用率达到95%以上。
并将全面落实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高排放燃气货车。在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冶炼、水泥等行业和物流园区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同时,还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100%,建成充电桩40万台。
▶专项治理◀
因地制宜解决餐饮油烟、恶臭异味
《实施方案》提出,将实施面源污染精细化管控行动,包括深化扬尘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80%左右,县城达70%左右;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重点区域力争达到95%。要求2024年底前,各地结合实际对现有秸秆禁烧范围进行优化调整,并向社会公开。
同时,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行动,包括强化VOCs全过程管控,提升重点行业治污水平,持续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治等。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餐饮油烟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也将开展专项治理,要求城市建成区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或采取等效措施,做好定期维护。
▶制度建设◀
部分区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协作
《实施方案》提出,将分类实施空气质量达标管理,要求空气质量未达标的设区市结合实际修订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优化调整达标路线图及重点任务,并向社会公开。宜宾市、自贡市确保2027年空气质量达标,其余城市“十四五”期间实现达标,已达标城市编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规划。
强化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深化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及高值区域毗邻县(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鼓励川渝交界地区相关市县开展联防联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修订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善“省—市—县” 三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健全重污染天气川渝共同应对机制。省内应急联动城市要按照区域预警提示信息,依法依规同步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同时,有序推动川渝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统一、污染防治技术统一、治气管控政策统一。
《实施方案》还打出了价格、税收、财政等政策“组合拳”,助力“蓝天保卫战”。
一方面,强化价格和税费激励约束。落实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港口岸基供电支持性电价政策、清洁能源“煤改电”及采暖用电销售侧峰谷电价制度,对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充电给予积极支持。规范货运价格管理,落实国家铁路货运杂费、专用线收费、“一口价”收费政策。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税征收等政策。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按照市场化方式加大传统产业及集群升级、工业污染治理、铁路专用线建设、新能源铁路装备推广等领域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持续开展“绿色金融专项行动”,支持四川辖区内法人银行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
如何抓好责任落实?《实施方案》提出,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及重点任务推进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并定期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及排名信息,将排污单位和第三方治理、运维、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定期依法向社会公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何晓凤
编辑 | 陈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