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涉及的川南渝西地区包括四川省的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和重庆市的江津区、永川区、綦江区(含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足区、铜梁区、荣昌区,总面积4.6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2019.1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42万亿元,是成渝地区除重庆成都双核外区位优势最明显、承载能力最强、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
未来,川南渝西地区将如何融合发展?《方案》首先明确了川南渝西地区的发展定位,即: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带,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成渝地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门户,长江上游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同时,《方案》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左右,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川南渝西地区引领示范效应全面显现,成为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统筹优化川南渝西地区空间布局
《方案》提出,要构建融合互补的区域发展布局。一是要构建沿主要通道融合发展轴带。包括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渝昆高铁,推动宜宾、泸州、永川、江津等沿江城市共建长江上游航运枢纽;依托成渝高铁、成渝高速公路等通道,统筹优化内江、自贡、荣昌等沿线城市生产力布局;依托重庆三环高速等通道,增强铜梁、大足、綦江、万盛等沿线城市协作;依托成自宜高铁等通道,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促进内江、自贡、宜宾协同建设产业转移集中承载地。
江津区 图源视觉中国
二是要支持省际交界地区融合先行示范。一方面,推动泸州、永川、江津在规划统筹、政策协同、项目共建等方面先行突破,打造现代产业集中发展高地。另一方面,依托两省市农业高新技术优势和内江、荣昌农业资源,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
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
《方案》提出,要建设融合共赢的特色产业体系。要加快培育食品饮料、汽车摩托车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全国唯一“浓香、酱香、清香” 白酒产区独特优势,支持宜宾、泸州、江津等地白酒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联动发展,带动自贡、荣昌等地原粮种植、设计包装、基酒酿造等产业发展,提高白酒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支持永川、江津、宜宾提升整车制造水平,带动大足、铜梁、内江等地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集聚成链发展,全面提升汽摩产业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方案》明确,将支持宜宾、大足、铜梁、綦江—万盛等争创国家级高新区,高标准建设自贡—綦江、合江—江津、荣昌—隆昌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以及内(江)自(贡)合作园区,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高地,并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将总部运营、研发设计、结算中心等向川南渝西地区布局。
构筑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
《方案》提出,要构筑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打破基础设施对川南渝西地区发展的制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交通运输方面,将加快建设隆昌至黄桶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叙永至毕节段等项目,加快推进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工程、重庆至贵阳等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内江至大足、成渝扩容、重庆至合江至叙永等高速公路建设。联合打造长江上游港口群,增强泸州港、宜宾港航运服务能力,规划建设重庆港永川港区。以及优化提升宜宾、泸州等机场运营能力,研究推进内江等机场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研究一批通用机场,助力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宜宾市 图源视觉中国
能源保障方面,将推进天府南至铜梁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永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电网工程建设。补齐跨区域油气管网等设施短板。以及着力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向家坝灌区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
信息设施方面,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建设酒、竹、茶、生猪等特色产业大数据中心,推动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网络安全产业基地、西部信息安全谷、西南容灾备份中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等共建共用。
建设“ 近悦远来”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如何打造有亮点有特色的宜居宜业目的地?《方案》明确,将充分发挥宜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永川西部职教基地等资源优势,打造立足川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高水平职教基地。推动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促进公租房保障范围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推进川南渝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完善区域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格局,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活动、服务、管理等共建共享。
还要提升“大竹海” “醉美酒乡” “河帮菜系” 等品牌影响力,创建川派餐饮、重庆火锅、彩灯展览等消费新场景,打造展现国际时尚范、巴蜀慢生活的特色消费集聚区。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保障措施,要求川渝两省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的指导协调,把川南渝西地区作为本领域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地,在重点项目、产业扶持、资源配置、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倾斜。
《方案》还提出了要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形成共建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探索统筹协调的跨区域融合发展机制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