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全省流感活动水平持续上升。成都市监测数据显示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的流感活动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全国、全省特点一致。
在流感高发季,如何有效应对成为关键,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解答。
一、个人如何做好流感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对于6月龄内无法接种的婴幼儿,全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婴幼儿感染。
避开人群聚集处,合理佩戴口罩
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尽量少参加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到人群密集处,建议要戴口罩。
保持良好个人习惯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例如打喷嚏),应立即洗手,避免接触口鼻或揉眼睛。
多通风:经常开窗通风,可以置换室内的混浊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新度。建议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空气干燥时,可在家中适当使用加湿器,让室内空气保持一定湿度。
注重咳嗽礼仪:当你要咳嗽或喷嚏时,无论你是病人与否,均应采用餐巾纸或手绢捂住口、鼻部,以防止病毒扩散。如一时来不及取餐巾纸,可采取“袖口遮挡法”,即用衣服袖管的内侧遮掩住口鼻部。上述保护性措施在狭小密闭空间中显得尤为重要。
多吃蔬果,劳逸结合
多吃维生素含量多的蔬果能够提高我们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此外我们要配合适量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也要保证每日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总结为:讲卫生打疫苗,少聚集常通风;食动平衡促健康。
二、公共场所如何做好流感预防
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建议洗手间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工作。
工作人员要实行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做到不带病上班,并及时就医。
三、居家治疗为主,但要警惕危重症
流感起病急,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大多为自限性,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
但要关注危重症倾向。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或肥胖者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尤其5岁以下患儿,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出现持续或反复高热,伴有较严重呕吐、拒食、呼吸急促、哭闹躁动,或反应迟钝、嗜睡、精神萎靡、神志改变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到医院就诊。